突然发现了一个很牛的稳定学习和读书欲的方法: 通过激发「内在动力」,进入心流状态,提高效率,获得幸福感。 以前我总靠奖励和对未来的期许来鼓励自己,但总会不由自主地摆烂。每天任务单上留下的都是蕞重要的事情。后来发现,我的这种动力是「外在动力」,而「外在动力」是不持久的,说没就没!反而「内在动力」才能让我像永动机一样,持续发电! - 举个栗子: 同样是早起,靠8个闹钟逼自己(外在动力)VS 想到晨跑能看到帅哥,能呼吸新鲜空气(内在动力),哪个更容易坚持?答案很明显,对吧?当然是后者。 - 那么心流状态是什么感觉呢? 就是那种刷题、读书、学习、写方案的时候,你突然抬头,发现天黑了,但是你并不累,反而超嗨的感觉!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分泌了多巴胺和内啡肽,效率直接拉满,还能创意爆棚! - 如何激活「内在动力」呢? 1️⃣ 好奇心:把任务想成拆盲盒,比如,今天读这本书能了解到文学审美的五大特征; 2️⃣ 原发性动力:找到「我就是想做好」的原始冲动; 3️⃣ 目标感:把大目标切成俄罗斯方块。比如,今天写完文章的大纲=消掉一行方块; 4️⃣ 征服感:通关Boss的感觉,每完成1项就打勾✓,并奖励自己一杯奶茶等; 5️⃣ 自主权: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比逼着自己做,效率会高出3倍!- 进入心流状态的3步: ✅ 匹配难度:别一上来就挑战地狱模式!任务难度≈能力值120%为蕞佳; ✅ 关掉干扰:手机开飞行模式!亲测,用25分钟专注+5分钟刷手机结合,超管用; ✅ 制造仪式感:我的必杀技是点上一支自己喜欢的线香+单曲循环轻音乐+一杯美式,瞬间进入专注状态。 —— 今天,我用「心流状态」完成了1小时的疗愈写作,1小时散文写作,0.5小时名篇拆解,2小时读书,1.5小时听课。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能保持好心情,证明这个方法真的超有效! - 这几天,在重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有种代际轮回的无力感。当年读时,觉得霍尔顿骂虚伪大人骂得痛快,现在却发现,自己活成了书里被骂的“假正经”。书中那句“你千万别和任何人说任何事,说了你就会开始想念所有人”,突然泪崩。我想,这就是理想主义蕞后的余温吧! #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