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得你好的人,往往是你的身边人

某互联网公司的小张和小李同时入职,两人合租公寓、一起加班到深夜,亲密无间。当小张因业绩突出晋升主管后,小李开始在茶水间传播"他靠讨好领导上位"的流言,甚至偷偷删除小张的会议纪要。这种转变背后,折射出心理学中的"相对剥夺感":当身边人突然超越我们,会像照妖镜般映照出自身的不足。 人类天生会通过与社会上的他人做比较来确认自我价值。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原本是"参考坐标",但当这个坐标突然跃升到更高维度,原有的心理平衡就被打破。就像小李看到小张晋升,不是单纯为朋友高兴,而是瞬间感受到"原本和我一样的人,现在却比我优秀"的认知失调。 这种心理暗流在亲密关系中尤为汹涌。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发现,人际交往本质是情感投资与回报的博弈。当身边人获得超出预期的成功,我们会无意识计算"情感账户"的收支失衡——"为什么得到幸运的是他不是我"。这种心理失衡往往转化为酸葡萄心理,通过贬低他人来维护自我价值感。 破解这种困局需要认知升维。把比较坐标系从"身边人"转向"昨天的自己",建立成长型思维;在社交圈中主动寻找能互相激励的"攀登伙伴",而非困在嫉妒的泥潭。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真正的进步是与他人的进步共鸣,而非比较。"当我们的内心足够丰盈,他人的光芒就照不亮我们的阴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