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主动靠近你的关心,都带着善意。 其本质不是善意,而是伪装成善意的入侵。 01/ “主动”是一种注意力投注,但要识别“意图指向”。 有人关心你,是出于联结, 有人关心你,是为了窥探或掌控。 后者很可能会不动声色地介入你的生活,以询问的方式设下评判的坐标,以建议的名义投放焦虑的毒药,你以为你在被关照,实际你正在被定位、被修剪、被塑形。 这类主动的注意力作用于你,看起来像是“为了你”,但实际是一种极为隐秘的微妙意图:对方需要通过你来确认自己的优越、自洽或安全感。 02/ 主动消极式沟通本质: 伪善意的负能投射。 对方可能以“关心”为伪装,主动发起接触,或者对你的一些表达进行主动反馈,表现得热情洋溢,但是内容却是持续传递否定性、焦虑性、打压性信息,使你陷入被动防御、自我怀疑或情绪低落的状态。 这种沟通方式,是需要警惕的“有毒关心”,本质是伪善意的负能投射。 对方并没有露出恶的面孔,只不过悄悄戴上了好意的面具。 比如,把自己的焦虑、偏见与无力感,以“建议”“提醒”“过来人经验”的方式转移到你身上。你并没有请求对方的判断,却在对话中莫名其妙地承担了“改进的义务”。 03/ 如何识别有毒关心? 第一, 听完之后,你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混乱。 如果,你本意是请教经验,但从交谈中感受到模糊、压迫与疑虑。 那么,你第一件事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沉静思考: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毕竟真正的关心,是让你更靠近自己; 而有毒的关心,则是发出一种隐秘的声音: “你不够好,你可能搞砸,你最好照我说的来。” 伪善的建议,不帮助你向前,只让你原地打结。 第二, 语气里藏着不容反驳的预设立场。 “我不是打击你,但你肯定做不成的。” “你一个非出身的,怎么可能拼得过人家。” “我听说这个很难啊,你能行吗。” 伪装成善意的,其实是一份满载无知的傲慢。它不允许复杂,不容忍异见,也不接受你是一个不被操控的自由意志者。 第三, 你的情绪启动了防御模式。 当你面对有毒的“关心”时,你会发现你不再是谈话的主体,你开始不自觉地解释、辩解、修饰、遮掩,甚至在对方眼神中寻找自己是否“太敏感”的证据。 你可以思考,你是否在被接纳?还是在被审视、被调教? 当你在不断紧绷中启动情绪自保的本能时,你终于识别,这不是一种正向联结,因为,正向联结是双方彼此展开,而不是一方不断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