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常见的四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爱如静谧港湾,温暖又安心,随时可停靠 像沐浴阳光的向日葵:从小被父母温柔以待,需求总能得到及时回应,哭闹时有人温柔安抚,害怕时有人坚定守护。 成年后的表现: • 信任的给予者:坦然相信他人的善意,不轻易怀疑伴侣的真心,笃定地认为“他不会离开我” • 从容的相处者:既能享受亲密时光,也能自在独处,一个人时悠然自得,两个人时甜蜜惬意 • 直接的沟通者:有需求就坦诚表达,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说“我需要你”,也耐心倾听对方想法 • 矛盾的化解者:遇到分歧不逃避不冷战,心平气和沟通,坚信“问题总能解决”。 😣焦虑型依恋:爱似手中流沙,越用力攥紧,流失得越快 像不停闪烁的红灯:儿时父母的回应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爱的承诺总在落空。 成年后的表现: • 神经紧绷的等待者:对方消息回复稍慢,就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厌烦自己了 • 安全感追逐者:不断索要爱意证明,频繁询问“你还爱我吗”,要求秒回消息 • 孤独恐惧者:一旦伴侣不在身边,便觉心慌意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 • 情绪失控者:一点小矛盾就情绪爆发,害怕关系破裂,陷入歇斯底里。 😒回避型依恋:爱如灼热火焰,靠近便会灼伤,不如保持距离 像蜷缩在壳里的蜗牛:小时候的依赖需求总是被忽视、被嘲讽,被迫学会独自舔舐伤口。 成年后的表现: • 情感的伪装者:嘴上说着“我不需要任何人”,却在四下无人时暗自渴望温暖 • 亲密关系的退避者:对方越是热情靠近,自己越本能地后退,总用“我需要冷静”推开对方 • 独立的假象制造者:事事自己扛,拒绝伴侣的帮助,哪怕深陷困境也强撑着说“我能解决” • 矛盾的处理者:面对争吵选择沉默、冷处理,甚至突然人间蒸发 我们并不会被动地受童年经验的束缚, 依恋类型不断地受到我们成人后经历的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 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会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 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 很多人是混合型,如70%安全+30%焦虑 焦虑型: 找一个安全型的伴侣,慢慢学会信任 回避型: 试着对信任的人说一次真心话,发现原来表达脆弱不可怕 ❤理解自己才能更好去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