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爱不爱我?’——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重建指南”

“‘你到底爱不爱我?’——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重建指南” “他半小时没回消息,是不是在和其他人聊天?”26岁的安安第N次翻看男友手机,明知这种行为会破坏关系,却控制不住焦虑。这种“恋爱中的不安全感”在18 - 30岁群体中高频出现,往往源于早期心理发展阶段未解决的冲突。 理论支撑方面,埃里克森指出,青年期(18 - 25岁)需建立“亲密感”,但若在婴儿期未形成稳定信任感(如照料者回应不及时),成年后容易在关系中过度索取安全感。 修复策略如下: 1. 追溯焦虑源头:写下“最害怕发生的场景”(例如被背叛),思考这些恐惧与过往经历(如父母失信、校园欺凌)的关联。 2. 建立“安全验证机制”:用客观事实替代猜测。例如记录“他每周主动约我3次”“生病时他送药”等具体事件。 3. 发展双向沟通:用“我需要 + 具体请求”代替质问。比如将“你总是不理我”改为:“我希望睡前能和你聊10分钟,这会让我安心。” 案例方面,一对因猜忌濒临分手的情侣,通过“每日感恩交换”(轮流说出对方当天让自己安心的一个举动),两个月后焦虑频率降低60%,男生反馈:“原来我的小习惯在她眼里这么重要。”1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