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缺失的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活在他人的凝视中。很典型的就是羞耻思维,谈钱羞耻、外貌羞耻、欲望羞耻等,只要一有他人在场,立刻就束手束脚,非常在意,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但羞耻感这个东西,很大程度是因为没能满足他人的期望,却内化了这个人的价值观。
比方说,大人要求你懂事,但人没办法一味地遵循他人的标准,总有些选择是会相悖的,但因为觉得他人的要求才是唯一正确的,从而思想跟行动产生博弈,就会感觉到羞耻。
严格意义上不存在羞耻,从来都是你自己在场。你这辈子所遇到的所有人,都是你自己。人的心智被他人的目光占据了,由此就会调动其他的感官来对抗这种注视,并且本能地希望自己给他人留下的是不错的印象。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就是喜恶同因。让你欣赏的东西可能也会成为让你厌恶的源头。
你欣赏这个人的善良,但也要接纳这个人在处理敌意的时候也会丧失能力。你想要得到点什么,相应地也会失去其他。你希望风雨兼程就错过了风和日丽,得到了收获就有了痛苦,怎么选、都或多或少有遗憾。 不论结果好坏都是一种体验,随顺因缘,花成花,树成树。这样的人运气自然会比那些把自己交给命运的人更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