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描述 来访者C先生,52 岁,已婚,已退休,有一个儿子,22 岁,大专毕业,待业在家。儿子毕业后短暂工作便辞职,沉迷网络游戏,日夜颠倒,常为充值向父母要钱,并欠下巨额网贷。父母拒绝给钱,儿子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骂,C先生万分无奈从北京家中搬离到燕郊独自居住,内心痛苦焦虑,绝望、无助,拨通电话进行心理求助。 二、初步分类评估 1.来访者C先生:情绪状态:焦虑、无奈、痛苦、沮丧,长期处于家庭冲突压力下,精神紧绷。行为表现:采取搬离方式躲避冲突,主动向外求助,试图解决问题,有积极改变意愿。认知模式:意识到儿子问题严重性,对儿子现状担忧又无力,传统家庭责任观念重,认为需挽救儿子。 2.儿子:情绪状态:易激惹,游戏受挫或需求未满足时愤怒失控行为表现:存在成瘾行为(游戏成瘾),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责任感与自律能力,面对职场挫折,用游戏逃避现实,情绪管理失控,生活作息紊乱。认知模式:对职业发展轻视,游戏世界里寻求成就感,价值观扭曲,将父母付出视为理所应当。用暴力操控父母满足经济需求,陷入“游戏-挫败-攻击”恶性循环,缺乏责任感与情绪管理能力。 3.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极度紧张,儿子对父母的暴力行为已破坏家庭和谐,家庭权力结构失衡。父母对儿子行为的约束力失效,当下又无有效应对策略,父亲“逃离”、母亲“纵容”,家庭失序,家庭系统功能失调。 三、鉴别评估 1.排除精神障碍:儿子虽行为过激,但未出现幻觉、妄想等典型精神病性症状;可能是情绪管理障碍、成瘾行为伴品行问题,需进一步排查人格障碍倾向,如反社会型人格特质(漠视他人权益、攻击行为),建议后续进一步观察。 2.与青春期叛逆鉴别:儿子已成年大专毕业,远超青春期年龄范围,其问题行为持续且恶化,并非青春期阶段性叛逆,更多是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模式与扭曲家庭互动结果。 四、处置方案 1.情绪安抚:这是本次咨询的主要目标。我耐心倾听来访者叙述,接纳他的种种情绪,帮助他缓解焦虑。引导他只关注“此时此地”的感受。当下感到轻松是真实的,对过去的懊悔,对未来的担忧,都是有自我头脑加工的成分,容易背离真实。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已将步入老年,首要是要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同时,肯定他求助的勇气和不断地坚持。 2.策略指导: (1)抽时间多做做运动,遛遛弯,缓解心情的紧张,调整好的身体状态。 (2)尝试联系儿子,先隔空书信与儿子沟通,表达关心担忧非指责。若儿子抵触,可先与母亲沟通,了解儿子成长细节、挖掘沉迷根源,为后续干预打基础,必要时家庭联合治疗。 (3)鼓励寻找儿子的兴趣点,探讨职业培训方向,试着引导渐进式脱离游戏。并提出转介建议,如果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建议寻求线下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更深入的心理治疗。 咨询电话快结束时,询问C先生,感受怎么样?他表示非常感谢咨询师的耐心倾听,自己心情也好多了。准备积极和妻子沟通,一起面对家庭的困难。 🍀🍀🍀🍀🍀🍀🍀🍀🍀🍀🍀🍀 【备注】本文是一例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已经过当事人允许,姓名为化名,文章为原创。本文作者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高级教师,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心理发展专业研究生学习。有十余年线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教学经验,现为市级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留学生心理咨询、婚恋情感咨询、亲子关系咨询。恪守价值中立原则,不评判不道德绑架,以倾诉者为中心,尊重、理解、共情、耐心倾听、积极关注,陪伴您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