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效应源于一种非常生活化的现象:把同样的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味道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泡菜效应”。 关于“泡菜效应”,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将两只性格十分温顺的大猩猩,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这两个房间中间的墙壁,是一块玻璃,猩猩能够看到彼此。 而房间中,被放上了许多镜子,用来“反射”猩猩自己的样子。 当猩猩看到镜子里面善意的自己时,它们就越来越开心,生活状态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将其中一只猩猩换成第三只脾气暴躁,凶狠好斗的猩猩。 结果表明:换上了脾气暴躁的猩猩以后,那只本来性格温顺的猩猩,也变得暴躁、愤怒,好斗。 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件事: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深刻的。你跟什么人生活在一起,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性格。 与能干的人多相处,或者在风气好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品质,都会得到提升。 相反,经常和低能量的人相处,难免会渐渐浸染他的习气,心力耗散。 比如,有些人是情绪的垃圾车,整天向你倾泻负面的情绪,像个“祥林嫂”一样,天天在你身边抱怨,怨天怨地怨空气,全是负能量。 与这些低能量的人相处,很容易被他们倾泄的情绪垃圾影响,感到身心俱疲,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我举个例子:小陈是公司的新人,充满热情,工作特别认真。后来,公司给他找了个师父老江,让老江带着他。 老江是公司老人,因为公司没有提拔他,而提拔了另外一个人,一直心有怨气,经常抱怨公司的种种,像职场祥林嫂一样,怨天怨地怨空气,对工作极其排斥,能敷衍就敷衍,但就是不愿自己做出改变。 小陈跟着他,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充满了负能量。 在家庭环境中,也是如此。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尤为显著。 研究发现,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中,孩子的焦虑水平比正常家庭高 42%。而在书香门第中长大的孩子,平均阅读量是普通家庭的 2.3 倍。 生活的环境就像一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在其中来来去去,你总会在潜移默化中沾染上身边人的习惯。 你是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