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自己觉察的姿态,可以想象4个同心圆,每个圆环代表一个元素,每个元素都影响着“觉察性自我”每时每刻的体验。 最外环的圆代表外部现实:外部现实不仅包括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以及我们参与创造的情境,还包括和我们一起卷入事件的有关各色人,而人可能是更重要的。 第二层圆代表表征的世界:即对过往经验的心理模型,可以让我们不必再为每个新的时刻发生的事儿重新发明一个模型。这些表征模型指引我们,不停地塑造着我们对过去和当下的理解,同时打造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层圆代表我们有能力采用对于体验的反思性姿态的那部分自己:即反思性自我。这种内部工作模型,用来调节或者过滤对外部现实的体验。我们没有将表征的主观世界等同于外部的客观世界,也不否认外部现实对主观体验的影响。采用这样一种姿态,我们就能够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层面,去反思自己体验的意义,这是一个获得内在自由的重要方法。 第四层圆代表觉察性自我:是谁在思考关于思考的想法?当你尝试闭上眼睛,然后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自己源于体验层面的反应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答案是:没有谁!这和生理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相吻合,即觉察性自我可以同时既有一个安全自我,又是彻底的无我,仅有知觉,而已。另一个关于觉察的角度是,对于体验的反思性姿态需要元认知,那么觉察性姿态需要元觉知,即对觉知的觉知。换句话说,自我去反思体验时注意的是体验的内容,而自我去觉察体验时注意的是体验的过程。这样的觉察性的注意力说明了体验被建构的过程。练习的方法是觉察性冥想,人的心智化能够被练习所增强。练习的好处包括对身体和情感的自我调节、与他人调谐的沟通、领悟、共情能力等。这两种练习都是同样珍贵的心理资源,内化的安全基地。觉察练习有可能提供给我们一些瞬间的或者持续的单纯是觉知的自我体验,这些体验是普遍的,由此可能帮助发展出类似的安全的内心存在,这些体验是非常厚的安全感、被接纳的感受,以及同样丰富的与他人和与自己的连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