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沟通桥梁”亲子关系调解个案

1、个案背景 (1)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小中 性别:男 年龄:15岁 (2)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主动求助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面对较大课业压力,成绩较差,且不爱学习。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班主任让其回家反省,服务对象母亲,辞职在家陪读。服务对象具有厌学情绪,长时间在家学习,与母亲亲子关系紧张。服务对象母亲对其管教方式严格,经常唠叨和谩骂服务对象,经常因学习等问题,发生冲突。严重时服务对象出现离家出走,拿刀恐吓母亲情况,母亲曾拨打110处理调解。亲子关系恶劣,导致服务对象情绪无法发泄,焦虑、厌学、烦躁等情绪问题。 2.家庭资料。单亲家庭。服务对象父母在其12岁时离异,与妹妹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与父亲无联系。其母亲因身体原因,工作不稳定,主要以打零工为主,家庭经济水平低。妹妹在上学。 3.人际关系。服务对象在学校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跟同学发生争吵,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班主任回家反省。在家庭方面,与母亲关系紧张。 4.行为表现。服务对象因长期成绩不理想,学习动力不足,上课睡觉,跟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但有学习意愿。在家中学习时,因面对母亲对学习高要求,经常因学习问题长时间唠叨和谩骂服务对象,使得服务对象在学习时,出现无心学习,学习效率低下。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下,服务对象出现行为反应,开始准备学习时,把自己封闭厕所中2小时左右,以此来抗拒学习及对母亲进行反抗。 2、问题分析 (1)理论基础 1.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优势视角的介入,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优势,并持续给予服务对象表扬和鼓励,有利于建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 2.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里斯1955年所创立,埃里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客观的行为事件所造成,其实不然,人的情绪困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自身对于该行为事件的主观解释和选择。是我们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系统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困扰,因此,解决情绪困扰的根本出路在于纠正非理性信念系统的偏差。 本个案中服务对象的崩溃情绪主要来源于服务对象的母亲对其不正确的管教、相处模式,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服务对象不适当的情绪带有强烈的焦虑、无助、敌意等负面情绪。 (2)问题分析 服务对象在校因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被学校要求回家反省,因此长期在家由母亲辅导学习,无返校意愿。服务对象因与母亲亲子关系紧张,易于发生冲突,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此外,服务对象有强烈的焦虑、无助、敌意等负面情绪。 3、服务计划 (1)服务预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返校学习 2.为服务对象做心理疏导,缓解亲子关系带来的心理压力 3.缓解服务对象亲子关系 (2)服务计划 1.首先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2.运用优势视角逐步引导服务对象发掘自身优势; 3.通过系列专注力提升,提升服务对象专注力,提升服务对象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服务对象学习成绩; 4.通过为服务对象分析现阶段服务对象的重心是学习,帮助服务对象返校学习; 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及时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4、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 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和家庭方面资料。 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通过与服务对象交流目前学习情况,了解服务对象基本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在交谈过程中,了解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对服务对象的影响。通过与服务对象母亲交谈,了解服务对象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学校要求其回家反省,自此再未返校学习。在家由母亲全程辅导学习,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因学习问题导致母子亲子关系紧张。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关系,并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并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与其探讨制定服务目标,并约定下次见面时间。 (2)第二阶段 目标:厘清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自我和现状,厘清双方在亲子关系的角色和需要作出的改变,缓解亲子关系。 主要内容:了解到服务对象与母亲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亲子沟通不良,服务对象母亲教育方式不得当,服务对象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厘清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通过与服务对象母亲交谈,纠正其非理性情绪认知,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及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给服务对象造成的影响。 服务对象与其母亲发生严重冲突,最终以警察上门调解结束。通过与其交谈发现这场冲突的原因在于服务对象母亲无休止的唠叨和谩骂使得服务对象情绪崩溃,作出不恰当的行为。母亲的唠叨和埋怨使得他无法安心学习。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服务对象母亲认为服务对象存在心理问题,需要为其咨询心理医生。通过初步评估,服务对象无心理问题。通过这次面谈,服务对象也认识到需要主动改善与母亲的关系,两个人同时都作出改变,亲子关系才能进一步改善。 (3)第三阶段 目标:链接心理咨询师为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评估,厘清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 主要内容:为服务对象链接到心理咨询师,为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疏导。服务对象并无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具体情况及与母亲关系,分析得知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服务对象母亲。服务对象母亲焦虑情绪和不良的教育方式,使得二人亲子关系紧张。心理咨询师教导服务对象及母亲具体调解情绪的方法,在遇到冲突时,及时调解情绪,避免冲突向不可控方向发展。通过坚持情绪调解训练,在遇到问题时,及时积极调整自身情绪,尽量避免矛盾爆发。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4)第四阶段 目标:跟进服务对象亲子关系,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改善服务对象焦虑情绪,协助其树立自信心,并建议服务对象返校学习。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与其母亲亲子关系逐渐改善,从压抑的亲子关系中逐渐走出来,并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但是长期受妈妈的焦虑情绪影响和指责抱怨,对学习形成了痛苦的情绪反应,要想改变这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建议服务对象按照心理老师的要求坚持体育锻炼、听音乐、做放松训练,缓解情绪反应,调解学习状态。建议建议服务对象返校学习,并对返校后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意见。对服务对象这段时间做出的改变和进步给予鼓励。 (5)第五阶段 目标:跟进返校服务对象学习情况及亲子关系改善情况。 主要内容:通过与服务对象交谈,了解到返校后,在校学习效率相较于在家学习更高。现在服务对象主动学习,不在母亲督促下主动早起单词,对学习的抗拒减少。一学习就长时间待在厕所的情况得到改善。随着服务对象母亲对自己情绪调整和教育方式的改变,服务对象对母亲改变的认可及对自己认识和学习规划调整,亲子关系不断改善。持续跟进服务对象返校后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及巩固亲子关系。 (6)第六阶段 目标:对返校后服务对象因学习基础差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跟进反馈。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在返校后,因自身学习基础较差,出现上课睡觉的情况,部分科目考试成绩出现个位数情况。服务对象母亲再次面临这种情形,通过与社工进行沟通如何解决,服务对象母亲通过调整自己情绪,询问服务对象在学校上课睡觉的原因及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服务对象对自己在学校的情况进行说明,因赶不上学习进度,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服务对象端正自己学习态度,从基础做起,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通过每次考试,测验学习结果。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要气馁。并建议服务对象母亲及时鼓励和肯定服务对象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进步。服务对象已经从在家学习成功返校学习,与母亲的亲子关系不断在改善,服务目标达成并顺利结案。后续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 5、过程评估 (1)服务对象方面 个案来源是服务对象主动求助。服务对象的问题在于长时间不返校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差,背后原因在于亲子关系恶劣,导致服务对象厌学、焦虑、暴躁、焦虑、无助、敌对等情绪问题。通过调解服务对象亲子关系,通过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协助其返校,服务对象情绪问题逐渐改善,学习成绩方面也逐渐提升。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