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依恋类型主要描述了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密情感联系的方式,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关系。这些依恋类型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发展,还会对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种主要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特征: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能够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适和安心,他们信任他人,能够适度依赖他人,并在面对困难时寻求帮助。这种类型的个体通常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能够轻松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表现:在婴幼儿时期,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会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母亲的存在让他们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对母亲的离开和陌生人的出现不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反应,有时也能试图接近陌生人并表示友好。 不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特征: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防备性较高,即便对家人和朋友其亲和性也很低,对他人不太关注。他们回避和人亲近,独立和“自给自足”在他们心中比亲密关系要更重要。这些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依恋需求,他们否认被拒绝和抛弃的焦虑。 表现:在婴幼儿时期,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对母亲在不在场表现得漠不关心。母亲的离开或者回来,他们好像都明显地无动于衷,只是不停地探索着周围环境。他们这种明显缺乏痛苦的表现很容易被人错误地理解为平静。 焦虑型依恋 特征:焦虑型依恋的个体亲和性需求比较高,特别是对家人和朋友,他们对关系过于焦虑,对拒绝和抛弃的信号过度敏感,并且因为亲和性需求没有得到预期的满足或与主体认知不一而容易感到挫折,从而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 表现:在婴幼儿时期,焦虑型依恋的婴儿会对探索行为及陌生人焦虑,即使母亲在场亦如此。母亲的离开会使儿童极端沮丧。母亲返回时儿童会表现出矛盾心态:寻求保持与母亲的亲密但会怨恨,并且在母亲开始关注时进行抵抗。 混乱型依恋 特征:混乱型依恋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防备性较高,在有限的交往中也很容易感到挫折和焦虑。事实上,他们会摇摆在消极和过分积极之间,因此,一些心理学家也将这种风格称为“紊乱型”。因为这类人会采取两极之间摇摆的策略。 表现:在婴幼儿时期,混乱型依恋的婴儿表现为与母亲分离或重聚时情绪、行为表现混乱,不适宜。这种儿童依恋行为表现为一定的情绪、行为上的反常,不规律化,难以监控和分析,对抚养者表现出恐惧、过分任性。 如何修复:依恋类型是可以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即使你是矛盾型依恋,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在后期能处于一个稳定、安全、可控的环境,就可以成功向安全型转变 .如果你是混乱型依恋可以尝试: ①面对阴影 大部分混乱型依恋的人都曾有过被忽视和抛弃的经历,进入关系会害怕和恐惧,面对是最关键的一步。可以先把你曾经受到过的伤害,用笔写下来,或者在脑海里回忆;也可以向信赖的人表达倾诉;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的心理咨询师。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全都发泄出来,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能被抱持住,那一刻你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暖而美好 ②多和安全型的人交往 如果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把自己拉出旋涡固然是好,但最主要还得看自己,你愿意改变自己的状态,给自己也给对方陪你成长的机会。 ③加强沟通 关系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感觉到不安与害怕,尝试直接跟对方说:你很享受和TA在一起,只是害怕自己说错话,会吵得更厉害,所以才选择逃避。慢慢地,对方也会理解你,和你共同面对感情问题。好的伴侣会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满足你的需求,找到平衡点,营造好的恋爱体验。关键是表达你的需求,否则两个人都无法理解彼此,恋爱迟早走到尽头 .如果伴侣是混乱型依恋你可以: 首先一定是提供伴侣可控感与可分析感,避免突然的闯入、突然的消失或过分的黏着,这些都可能激起对方的焦虑和回避。矛盾依恋是渴望被爱的,其核心症状是“恐惧”,恐惧被抛弃与吞没以及不确定性,极度需要稳定的伴侣,因而最适合与安全型依恋谈恋爱,如果你是安全依恋、心智化程度高、不过度病态自恋、甚至懂依恋知识,那么是可以修复其依恋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