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揭示了身体虐待型父母对子女造成的深度创伤。这类父母通过暴力(如殴打、体罚)制造家庭恐怖氛围,使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可分析的恐惧中。虐待行为常被父母合理化,借口“管教”或“为你好”,甚至将暴力归咎于孩子“不听话”,迫使子女将受虐归因于自身缺陷,形成“我活该被打”的扭曲认知。 作者强调,身体虐待的核心危害不仅在于肉体疼痛,更在于摧毁孩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暴力行为的随机性导致子女持续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成年后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过度敏感或情感麻木。他们可能无意识重复暴力模式,成为施暴者或受虐者,亦或通过自残、药物滥用等自我惩罚行为宣泄痛苦。 本章着重剖析受虐子女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否认(“父母偶尔才失控”)、理想化(“他们平时很爱我”)来维系对父母的依恋,但这种自我欺骗阻碍了真实情感的表达。福沃德指出,疗愈需首先承认“暴力永远不可被正当化”,打破“受害者有罪论”的思维枷锁,停止为施虐者开脱。通过直面愤怒、建立自我保护边界,重建“我有权免受伤害”的生存信念,最终从暴力的代际循环中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