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昨天晚上家长会有了这么一个问题: 孩子说: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不想做别的事情,一想到学校一想到作业就好累好累,知道不能请假。 可是感觉根本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事了,又不想上学但是也不想请假 ,请假在家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会有内疚感,去学校又感觉好累不想继续。 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毫不夸张,这种感觉非常非常痛苦。 对于我们而言,要么站起来跑,要么累了就躺下好好休息,但是孩子不,他们既不会跑,也没办法安心躺下休息,他们选择做仰卧起坐。 一会儿想,我要去学校,好,坐起来了,但站不起来,坐一会儿累了,又躺下了,开始想,我不行,太难受了,我需要休息。 循环往复,身体在家一动不动,大脑中的想法疯狂做仰卧起坐,这一天下来,把自己累的连呼吸都没劲儿了。 但这是孩子们的错吗? 不是的,没有人只想做仰卧起坐,我们有跑的心,但是我们只有躺的力气,好不容易充满勇气想坐起来,但是起身到一半就发现自己快累死了。 因为在孩子们的内心有两股力量在撕扯,一个是自卑的自己,我休学一年了,我回到学校,我真的还可以吗? 一个是自负的自己,我过去成绩那么好,我比很多人都强的,我是很不错的。 于是乎,二者互相攻击,轮流坐庄,就跑不动也躺不下。这样的模式下,孩子们连生活的气力都没有了,更别说寻找出路了。 今天的内容我分为两个部分: 身为过来人,我想对和我一样的小伙伴们说些什么? 事实摆在眼前,身为父母的各位,能做些什么? 1.身为过来人,我想对和我一样的小伙伴们说些什么? 很感谢你愿意看完这段文字,和你一样,我也因为抑郁休学了很久很久。 我本以为,离开学校我会逐渐好转,可是却发现,我陷入了更大的困境,那种稍稍松弛的痛苦和更加深刻的迷茫。 我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我的头顶悬着一把剑,我被抛离了,我好担心我的未来。 可是我不想说,我也不敢说,我被生活挤在人群中,被人推着走,我迫切地希望有一个地方,能容许我正常的生活。 可是我找不到啊,不安和压力如同一种常规的背景蔓延在我的生活中,成为我人生的底色。 我本觉得,大家都这样,生活就是这样的痛苦,直到有人告诉我,原来她的生活没有事情的时候是可以放松下来的,那一刻,我仿佛被雷击中了。 我的肉体在颤抖,我的灵魂在悲鸣,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意识到自己的脆弱,于是,我选择走上一条自我革命的路。 走出黑暗的过程远比留在黑暗里更加痛苦,但今天我反而觉得庆幸,因为现在这段被裹挟在世俗要求里,费力证明自己但又无力挣脱的体验,成为了我的资源,让我有机会用文字和你见面。 我们都不是天生本儿厚的人,没有一出生照顾者就给到的满满的爱,让我们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自己值得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我们需要重新习得这样的能力,就像是一个盲人重新学会看这个世界,哪怕自己磨磨蹭蹭,战战兢兢,明知没有危险却举步不前,我很清楚你的感受,因为命运安排我们经历了同样的事情。 我知道这个过程很难,无论你觉得现在经历的痛苦多么大,自己多么不被理解,黑暗有多么看不到头,都请记住,你不是孤身一人,在你之前,很多人在渡过它。 我会在黑暗的另一头等你,这条路我走过了,现在的你什么都看不到,但天亮之后会很好看,我看过了,所以特地回来告诉你一声,世界会是我们的。 我想告诉你,你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你不够爱自己。 我们没办法通过这一千来个字学会自爱,但在所有因为上学做仰卧起坐的时候,请想起这句话: 顺风的时候赶路,逆风的时候躺平,挣扎只会泄力,躺平才能蓄力。 去尝试吧,去跌倒吧,去生长,去爱,去和没有认识的那部分自己相遇,请不要把正常的生长痛,当成是独属于自己的绝望,这不是失败,这是你认识自己的过程。 相信我,当你学会爱自己的时候,上帝会站在你身边,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你囚禁了自己。 记住那句话,然后尽你所能,怀抱最微小的希望好好活着,这就是专属于你的人生胜利! 2.说完了想和孩子们的话,再来和家长们唠唠嗑: 请允许孩子们面对自己的痛苦,请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请尊重孩子的命运。 很多家长总想着帮孩子,帮孩子,恕我直言,当着孩子的妈,操着老天爷的心。 抑郁的孩子们不是弱者,我们只是在穿越内在最深层次的黑暗。 所以,需要的不是被帮助和被同情,而是被保护和尊重。在必要的时候、躯体化反应的时候,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保护指的是,放弃“想让他变好”的愿望,因为“改变”意味着是对他当下状态的否定和拒绝。正确的做法是,理解他现在的状态,保护好他的空间,陪伴当下的状态度过去。 父母越想让孩子变好,改变越难以发生,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诅咒,现在的孩子不好。 他做仰卧起坐,他躺不平,他也跑不动,所以父母想着,有啥办法,让孩子赶紧结束这种无意义的痛苦。 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是父母太弱小了,承接不了孩子的状态。 当孩子痛苦的时候,父母也没办法解决自己的情绪了,所以迫切地希望孩子改变,这样自己就不用看着他难受了。 父母没有接受自己无能为力的能力,所以将这份压力重新还给孩子了,说:这是你的课题,你得赶紧改变。实际上,这是父母自己的。 各位,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痛苦的,所以,与其去思考怎么帮助孩子,不如去思考怎么和孩子一起带着痛苦、症状好好生活。 其次是尊重,如果你作为抑郁症身边的人,你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设立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而不是带着焦虑和无助去传达关心,因为这是一种负担。 抑郁患者更需要的是身边人的独立、稳定的状态,而不是充满慌乱焦虑的担忧和关心。 和孩子保持距离,不代表放弃孩子,孩子的抑郁症固然糟心,但不能让它摧毁整个家庭的生活,偷走父母的健康和快乐,这是一场关于爱的自我修炼。 请赐予我平静让我面对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 最后,请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二者的区别。 这段话送给大家,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家长,允许自己的无能为力,做我们能做的,做到极致,命运会指引我们走向新的路途。 最后,欢迎回家。 回家了,就什么都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