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阿苏,一个想和你成为朋友的心理咨询师。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经历:和朋友遇到相同的事,你可能会难过,对方却觉得“这没什么”。你或许会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自己太“矫情”了吗? 其实,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模式。但这并不是你的错,它可能源于基因、童年经历或社会环境。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逐步矫正消极的思维模式。 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即识别引发痛苦情绪的消极思维习惯,并通过行为干预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感受。 举个栗子,如果伴侣在情人节没有送花(情况),而你坚信他应该送花(认知),那么即使他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你也会感到生气(情绪),可能会觉得他根本不爱我(认知),进而引发争吵或冷战(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中有一个简单的模型——ABC模式。A代表触发事件(如伴侣没送花),B代表认知(如“他应该送花”),C代表情绪和行为(如愤怒和争吵)。 真正导致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信念。 我们可以通过列出情况和感受,反过来寻找引发这些感受的信念,用事实检验信念是否合理,从而逐步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 不必自责“敏感/矫情”,思维模式可以慢慢调整。我们无法控制发生的事,但可以决定如何解读它。试着对自己说:“这个想法真的100%正确吗?”或许你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柔。 记住:改变不是否定感受,而是用更灵活的视角看世界 下期我们会进一步聊聊认知行为疗法的进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