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度付出: 总是“委屈自己”换取关系的稳固 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了维持一段关系,你总是退让、忍耐,哪怕对方让你难过,也一再地原谅,生怕这段关系“凉了”。最后,别人可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你的付出,而你却感觉自己被耗尽了。 这种模式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讨好型人格”。你可能从小就被教导要迎合别人的期待,渴望通过“付出”来赢得爱和认可。因此,在关系中,你会无意识地为了维护和平,而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甚至忽略自己的感受。 自救小技巧: 学会给自己的付出设限! 记住,健康的关系是双向的付出和反馈。当你觉得自己在做“无底洞式的付出” 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的愿意这样做吗?”或者“我是不是在为了对方的情绪牺牲了自己?”保持自己的界限很重要。 2.情感依赖: 害怕被抛弃,总想抓得更紧 你是不是经常担心自己被冷落,或者害怕关系破裂?哪怕对方做了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你还是小心翼翼地维系着,生怕自己表现不好对方就会离开。 如果你在关系中有情感依赖的倾向,你可能会把对方的回应和态度看得特别重,甚至觉得对方的认可和关爱是你幸福的唯一来源。这往往源于内心对孤独和抛弃的深深恐惧--所以即使受伤,你也宁愿“捂着伤口继续爱”。 自救小技巧: 试着增强自我认同。 告诉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决定你的幸福感。你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比如:一个人去看场电影、独自吃一顿饭,慢慢培养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你也是一个值得被好好对待的个体。 3.自我价值感低:你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每次关系出现问题,你都不由自主地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不够漂亮、不够聪明,或者哪里做得不对,导致对方不珍惜你。你会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是“卑微”的一方,只能不停努力才能被爱。 如果你总是在关系里感到“卑微”,这可能和低自我价值感有关。内心深处,你可能不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真正平等、尊重的关系。因此,即使对方对你不好,你也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会让关系变成这样。 自救小技巧: 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你可以从小事做起,慢慢建立对自己的认可。每天列出三件你为自己做的、让你开心的小事,或者写下你觉得自己优秀的地方,哪怕很微小,比如“今天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今天比昨天自信”。相信一点点累积,你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4.害怕冲突: 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导致压抑 在关系中,你是不是经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怕一说出来就会引发争执?于是你选择忍耐、隐忍,甚至刻意回避一些话题,最终越积越多,内心越来越受伤。 这种行为背后,往往是对冲突的极度害怕。你可能认为,冲突意味着关系的破裂,或者对方会因此讨厌你。所以你宁愿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对方。 自救小技巧: 学会建设性沟通,不必害怕冲突。适度的沟通和争执是关系中的常态。你可以在表达需求时,先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指责对方。比如:“我觉得很难过,因为那天你没有及时回我的信息”,这样能更容易让对方理解你的感受,而不会让话题变成攻击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