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更亲密,他却逃避又疏离

每个人都需要爱,如果你不爱自己,就只能向别人要爱,而等待别人施舍就像是被人卡住脖子,让你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孩子需要爱,但这份爱只能来自大人,因为孩子没有这个心智条件,也没有爱自己的能力。孩子不能赚钱,不能独立生活,也不能辨别是非对错,一切只能依靠大人。而作为一个成年人,身心条件都已经成熟,可以自己赚钱,有知识,有能力,却不会爱自己,仿佛退化成一个孩子,这是很可惜的。 只有学会爱自己,你的东西才真正属于你。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不懂得爱自己,觉得爱只能靠别人给予,只有别人爱自己,才能感到幸福,甚至为了别人的爱可以用一切去交换。不懂爱自己的人只能向别人要爱,也会用错误的方式经营亲密关系,最后让彼此更加疏离。 从行为端来看,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指责型 在亲密关系里很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指责和抱怨对方的人,其实都是在表达需要,需要对方做到自己想要的那样,需要对方主动给予,这当然也是缺爱的一种表现。 面对生活中不如意或不顺心的事情,用指责、愤怒或暴力的方式来面对,事情不会因此改变,但身处其中的人在心理或行为上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关系的变质。究其根本,是因为你不会爱自己,而且会“引导”别人同样不爱你。对你来说,无论与谁相处,别人都应该按照你的需要来满足你,由此引发的冲突仅仅是因为另一半不是你所幻想出的盖世英雄,无法踏着七彩祥云来拯救你。 2.理智型 在关系中总喜欢讲道理,永远试图说服对方的人属于理智型。很多伴侣或夫妻,遇到事情总要争论不休,非要争出个对错,看起来讲得头头是道,其实也是在用讲道理的方式向对方要爱。通过辩论来赢得对方的爱,其实会把彼此拉得更远。相对于讲道理,两个人之间更应该讲的是情。 3.讨好型 讨好型的人在讨好他人的过程中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亲密关系的行为模式。为爱付出一切的人,可能会做很多事情讨好对方,甚至期待这样可以让对方以同样的方式爱自己,在交往过程中也会小心翼翼,以揣摩对方的心思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们不敢提要求,生怕被拒绝,将自己的言行建立在对方的评价之上,因为担心被嫌弃,所以一再降低自己的位置,表现得敏感而脆弱。正是因为不会爱自己,所以寄希望于讨好别人,从别人那里获得爱。 4.说反话型 还有一类人是用说反话的方式来要爱的,比如吵架的时候会冲对方吼出一句“滚到一边去”,如果对方照做的话,自己只会感觉更委屈。用说反话的方式来要爱,是受潜意识的引导找寻熟悉的痛苦。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而会用错误的方式经营关系。 那么,懂得爱自己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们会结合当下的情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这种遵从内心的一致性表达,可以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应该说“不”的时候勇敢说“不”,不用担心说“不”之后就失去对方,然后一味地委屈自己。在应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勇敢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拐弯抹角地去玩那些拿捏关系的把戏。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是很好的关于一致性表达的沟通模式,包括说感受、说需要、讲请求等要素。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想法误认为是感受,但想法不一定是事实,感受却是真实的。比如男朋友在约会的时候迟到,女生就觉得对方可能不爱自己了,这不是感受,而是想法。女生想表达的其实是对方的迟到让自己心里很不安。有期待才会有抱怨和指责,当对方没有满足自己期待的时候就会产生。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抱怨和指责时,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然后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能换来对方的积极回应,而不是抵触与反抗。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点是说出你的请求,关于期望的表达越清晰,才越容易被执行。 每个人都渴望亲密关系,也会产生莫名的焦虑。有的人甚至会练习——练习某一天失去对方时,应该如何故作镇静而不失礼。真正被爱滋养长大的人,不会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那些错误的处理方式,对亲密关系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