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太“作”怎么办?

先从恋爱说起,张玉是个内向的姑娘,她的男朋友小亮对她很好,追求了她七年,张玉现在很烦的一个问题是,她说自己并非那么喜欢小亮,但是,她很喜欢依赖男朋友,比如在她需要的时候陪伴她,和她说话,给她买喜欢的东西,但越是这样,阿玉就会越是考验小亮,必须几点过来接她,不许和任何女生说话,如果微信回复晚了,就是不爱她,有问题,就要和小亮闹分手。 所以小亮很难受,张玉也痛苦,她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作”了,从小到大也只在小亮面前如此折腾,如果分手舍不得,但在一起心里也不甘心,她正困在两难选择中,该怎么办呢? 好的,这是今天第一个例子,说到了女孩子的内心依恋关系的问题,她在犹豫着要不要分手,她很纠结。我们可以看到张玉内心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作”,真的分手她放不下,在一起她也难受。 这看上去是个两难选择,但如果我们仔细看起来,就需要从张玉的内心来看了,比如为何她要“作”,为什么?只在小亮面前“作”?她是真的喜欢小亮吗? 说不喜欢想分手为何还要如此依赖小亮呢?有这么多条线索来看张玉的内心时,也许我会有些假设,比如张玉的内心是否因为和小亮的恋爱而唤起了她的内在和母亲关系的创伤感呢?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小亮出现时,让张玉感受到了一个包容而喜欢她的客体出现了,但她的内心并不习惯于在一个好的,稳定的关系里待下来,她的内心充满了不确定,她需要试探这个关系是否真的是一个好关系,还是肯定会抛弃她的关系,比如“必须几点过来接她”,否则就是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回微信”就是不爱她等等,这都像是一个孩子内心对母亲的需要,“我需要你爱我”,如果你不是这样的,就不是爱我,你肯定要离开我,那我要先跟你分手,这样我就可以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先要抛弃你。你对我越好,我越要考验你,因为在“我”心中根本不确定你是爱我的。 所以张玉的这个“作”,在成年人看上去是个折腾,但在她内心操作方面看是个保护措施,通过用这种方式来捍卫自己不被“欺骗”的保护模式,在张玉的心里,母亲的功能或者说“好的亲密关系”是不太存在的,任何亲密关系都可能包含着“欺骗”和“抛弃”,所以对一个“陌生”的亲密关系,这个孩子内心会充满着不信任,把所有曾经对母亲提供的亲密关系的恨意和怀疑,全都放在了新的亲密关系里,反复攻击,试探。 在这个案例中,小亮已经很难招架了,在张玉继续试探下,他们的关系就会消耗到小亮难以接受后分离,或者两人继续相爱相杀,无法安稳的相处。在这种情况下,大概不是张玉要不要和小亮分手的问题,而是张玉需要理解自己内心对于亲 密关系的恐惧感如何得到理解,在她的恐惧感中,有着需要依赖的内心需要,也有着害怕靠近,害怕被伤害等等感觉,所以张玉需要解决得不仅仅是和小亮是否分手的问题,而是理解内心关系模式之后,才能寻找到自己要得是什么,才可能找到与男朋友平稳的相处方式。 这是张玉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看上去在纠结着是否放弃目前的亲密关系,但包裹得是她内心对关系的恐惧,以及和母亲原始关系的创伤感。只有理解了原始关系的创伤,她在新的亲密关系里才能担负起成人的功能。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