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成长环境因素 1. 家庭环境影响 - 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过于严厉、要求苛刻,孩子为了获得认可和避免批评,往往会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习惯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总是优先考虑让父母满意,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讨好型的行为模式。例如,父母总是强调成绩至上,孩子哪怕内心很抗拒学习某种特长,也会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喜爱而乖乖去学。 - 不稳定的家庭氛围: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这样的情况,进而试图通过乖巧、讨好他人的方式来维持家庭的和谐,期望父母能因为自己的“懂事”而停止争吵。 - 被忽视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孩子可能会觉得只有不断讨好、表现得很乖很听话。 2. 学校环境作用 - 校园霸凌或社交孤立:在学校里如果遭受过同学的霸凌,或者被其他同学孤立,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可能会想通过讨好霸凌者或者努力迎合其他同学的喜好来融入群体,避免再次被欺负或被排斥,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 老师的偏爱导向:当老师明显偏爱某些表现好、成绩优的学生时,部分渴望得到老师关注和认可的孩子,会努力变成老师喜欢的样子。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