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一、吸引的本质:回报。一个人会被另外一个人所吸引的原因,根本上来说,是对方的出现会给你带来一些回报,这是吸引力的本质。当一个人能给你带来你需要的回报时,他就可能吸引你。事实上,所有的吸引都符合这项特征。 陌生男女之间的吸引,也不例外。无论是美丽的外表还是脱俗的气质,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方的这些特质让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种愉悦的感受就是带给你的回报,是吸引你的根本所在。 二、第一印象的外貌吸引。美丽的外表,玲珑的身材毫无疑问是首要的吸引力。人们会不自觉地对拥有高颜值的人有好感,且更愿意接近他们。 颜值的吸引首先来源于高颜值会带来的赏心悦目的愉悦感,深层次则是我们潜意识地认为“美即是好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我们会自动假设外形好的人是快活的、具备社交能力且是有智慧的。正因如此,美貌的人在现实中更容易被晋升和提拔。然而,人们并不认为外貌好的人就是十全十美的,对他们的操守可能遭到怀疑,会容易形成爱慕虚荣的印象。尤其,在选择对象时,男性会比女性更加注重外表,而女性对男性能否带来安全感、稳定的经济条件等其它方面条件更在意。 三、距离上的接近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范围是有限的,对越接近的人,越有可能注意到对方,而了解得越多,自然越有可能建立关系。因此,距离越近,越有可能吸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时空距离被大大拉近,现在远距离的男女交往越来越多,人们突破了遥远距离的限制,才会互相吸引。而异地恋失败概率远高于常相厮守的恋情,同时也反证了距离对吸引力的重要性。 距离接近带来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屡见效应。人们倾向于喜欢脸熟的人,而不是陌生人。古代很多青梅竹马、日久生情的故事,现实中的情侣则大多来自于同乡、同学、同事、邻里或朋友,这都是距离接近、熟人之间容易吸引的表现。 四、共性上的相似吸引。通常,人们会容易喜欢和与自己相似的人。比如,有相似背景、个性和态度的人更有可能互相吸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某些相似属性的两个人,在认知、价值观、兴趣、情感上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共鸣,也更有可能建立深入稳定的关系。古时讲究的门当户对,正是相似性吸引的体现。 双方是否般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一方提供良好的经件基础与智慧,另一方提供娇好的外貌与光环,其实质是互相提供对方所需的回报,有类似“价值交换”的原理。事实上,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般配的关系容易稳定,而不般配的关系则容易解体。 五、需求上的互补吸引。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双方不是因为相像而在一起,甚至是某些方面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却相互吸引。比如胖的女孩和瘦弱的男孩,性格奔放的女人与性格内敛的男孩,高挑的女孩与矮个头的男孩等等,他们都有可能在一起。他们在一起可能正是互补性法则在起作用。当一个人特别希望拥有的属性,而另一个人恰好拥有,并愿意提供帮助,他们就有可能互相吸引。互补性的实质是一个人的需求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而得到满足。 实现互补的关键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具备的特征是否能够接纳。比如,性格奔放的女人如果认为自己过于外向,希望自己变得稍微内敛一些时,或者她认为内敛的人会比外向的人心思更慎密时,那么,性格内向的男生就吸引她了。 六、可能性的意愿吸引。人们更趋向于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就为男女交往中一方追求另一方提供了理论基础,说明追求确实会大大增加吸引力。实质上是对方的追求行为,大大满足了本人自恋的需要,同时也相当于收到了一份邀约,降低了回应对方的风险,增加了与对方建立关系的可能性和确定性,因而会更愿意与对方交往。 七、阻力障碍吸引。人们会喜欢那些无法得到的人。当男孩钟情于女孩,却遭到拒绝时,不少男孩会有一个更加疯狂的追求过程。这里有男孩越挫越勇的一种心理起作用,他潜意识认为:之所以没有追上女孩是因为对方真的和自己想像的一样的优秀,所以不容易追上,她值得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而我一旦和她在一起,我获得的成功会是比我原先想像的还要巨大。 很多人经过多年仍然不能忘记当年的初恋,就是这个原因。其实,男孩心目中的那个被追求的完美女孩与现实中的女孩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男孩也不仅仅在意和对方在一起,同时在意这个追的过程和最终获得成功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小说、影视剧里的美好爱情故事,一定是有充满挫折的缘故。 尽管男女交往中的吸引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热情善良、性格好、感情得到回应是基中最容易吸引对方的三个属性,毕竟每个人都想得到可人的、随和的、接受他们感情的伴侣。男女交往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这也正是男女交往过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