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一舒【亲子情感】咨询笔记 来访者是一位妈妈,她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在几次咨询过程中帮助她将自己的某些期望或恐惧与孩子分离开,是一个重要的咨询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还能促进来访者的个人成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技巧: 1.增强自我觉察 -引导反思:通过提问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例如:“当你看到孩子写作业时,你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这种情绪背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或信念?” -日记记录:建议来访者记录自己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的情绪变化和触发点,这有助于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2.探索个人经历 -回顾童年:探讨来访者自己的童年经历,特别是与学习、父母期望相关的部分。这可以帮助她认识到当前行为模式的根源。 -识别投射:讨论是否有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或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可能性。例如:“你小时候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 3.区分期望与现实 -明确界限: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孩子的学业表现并不完全代表她的价值或成功。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设定合理期望:探讨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确保这些期望是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而不是来访者自身的愿望或恐惧。 4.培养共情能力 -换位思考:鼓励来访者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想象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例如:“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希望妈妈如何帮助你?” -倾听与理解:教来访者如何更有效地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立即批评或纠正。这有助于建立更加开放和支持性的沟通环境。 5.情绪管理技巧 -深呼吸与放松:教授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她在情绪激动时能够迅速冷静下来。 -暂停与反思:建议来访者在感到愤怒或挫败时暂时离开现场,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再回来处理问题。 6.建立积极的支持系统 -寻求外部支持:鼓励来访者寻找其他家长的支持,参加相关的亲子教育课程或工作坊,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夫妻共同参与:如果可能的话,邀请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咨询过程,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7.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小步骤改变:与来访者一起制定一个逐步改变的行为计划,从小的、可操作的步骤开始,逐步建立起新的互动模式。 -定期反馈与调整:定期回顾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