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发生争执,你会立刻想:“是不是我说话太冲了?是不是我没有理解对方的感受?”即使争执的起因可能并不完全在于你。 朋友之间出现误会时,你会迅速责怪自己没有表达清楚,或是认为自己没有足够敏感地察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而不是先考虑沟通双方的立场和感受。 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邮件或会议通知,会立即责怪自己不够细心,没有检查通讯设备,而不是考虑是否有技术故障或是信息发送方的问题。 这是你吗?一遇到问题,就条件反射地觉得“都是我的错”? 遇到问题总怀疑是自己的错,在心理学上称为“内归因”,这是一种归因模式。 这种心态显得非常谦逊,有其可取之处,让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先反思自己,看看下次是不是还有改进的空间,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 如果一出现问题就立刻责怪自己,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都条件反射性的先找自己的责任,长期下去,可是会严重打击自信,让你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 要明白一个道理:问题出现,不一定就是你的错!外界因素、他人行为、甚至是纯粹的运气,都可能是问题的根源。所以,别急着把锅往自己头上扣! 调整心态,你可以这样做: 深呼吸,冷静分析 遇到问题,先别急!深呼吸几下,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是不是真的和你有直接关系。 寻找外部因素 想想看,是不是有什么外部条件或他人行为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别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倾听他人意见 有时候,我们的视角可能太局限了。不妨听听朋友、同事或者人士的意见,他们可能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学会自我宽恕 就算问题真的和你有关,也别太苛责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会原谅自己,才能更好地前行。 培养自信 多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就不会那么容易自我怀疑了。 记住,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也都有成长的空间。别因为一次问题就否定自己,你值得更好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