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

同性恋与属性划分 男同性恋者中的1、0、0.5和女同性恋者中的T、P、H是同志圈里最常见的属性划分,通常解释为1、T是同性恋情侣里扮演男性的一方,0、P是扮演女性的一方,而0.5和H则是两者皆可的人。其实,100.5和TPH原本指的是性爱关系中的位置,而不是指形象性格上的区分,更不是玩异性恋情侣的角色扮演,这些称呼、划分最初也并非源自同性恋者本身。 和其他许多LGBT的别称一样,这些属性划分带有歧视性色彩,以性爱为源衍生的属性称呼,充斥着“同性恋者只有性”的想法。这种根据肉体来取昵称、做划分的行为,基本只出现在以猎奇、俯视的心态视角来研究实验体的时候,至少不是在平等看待同性恋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词汇。再者,同性恋者的性爱位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时调换的。 至于根据角色进行属性划分的定义,则是在伪同性恋者逐步涌入同志圈后,才渐渐代替原有定义的。现今,许多真正的同性恋者并不提倡同性恋之间划分属性,对于同性恋者来说任何属性划分都毫无意义。 同性恋群体中有很多异性化者? 有些人在观察了同性恋者的社交圈子后,会有一种疑问:同性恋群体里的异性化者为什么会这么多?难道同性恋者还不如跨性别者多吗? 异性化者如此高频的出现在同性恋群体里,其实是有原因的。除上述多种因素外,影视作品也在曲解同性恋者形象的工程里“帮了大忙”。有相当多的影视作品都会刻意把同性恋者的形象刻画的很异性化,例如:男同性恋者手翘兰花指、身姿扭捏、着装花俏;女同性恋者身穿男装、形象男性化、举止粗鲁。这种刻画手法让人们对同性恋者产生了错误的刻板印象,也让跨性别者误会了。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制片人对同性恋者、LGBT不够了解,或是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去了解同性恋者。例如:接触到了伪同性恋者、在同志圈(网络和现实中专属同性恋的社交圈子,包括社交平台、社交软件、酒吧等)里寻找演员或了解同性恋者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对同性恋者产生偏颇的印象和理解。 在这个缺少对性取向正确科普的社会里,连LGBT本身都有可能是性盲(不了解性取向的人),由此产生了大量错误定位自己性取向的人和跨性别者涌入同性恋群体中。虽然伪同性恋者的数量远远没有真正的同性恋者多,但却相当的集中、强势且高调、活跃,大有鸠占鹊巢的趋势。如果制片人本身就是个性盲又随意接触同志圈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跑偏,很容易拍出错误的作品。 除了影视作品外,各种五花八门且高产量的娱乐综艺、访谈纪录、科普文章等自媒体作品也会出现以上错误,并且往往因为对LGBT半吊子水桶的认知度,导致内容半真半假,反而更加具有迷惑性、散播性和危害性。伪同性恋者导致了错误的作品出产,错误的作品又导致了伪同性恋者的扩大,而伪同性恋者又十分的高调活跃,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只要想见,一抓一大把。真正的同性恋者却很容易被当做哥们、闺蜜,根本看不出来,且绝大多数又不混满是伪同性恋者的圈子,因此很难见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同性恋群体里有很多异性化者的原因。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