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起源 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疗法兴起,它主要关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原理改变行为,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但行为疗法对一些复杂心理问题有局限性,促使学者探索新方向。 认知行为融合 20世纪60-70年代,艾伯特·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强调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重要作用,是认知与行为疗法结合的开端。亚伦·贝克在治疗抑郁症时发现患者的自动思维等认知因素影响情绪和行为,进一步推动了认知和行为治疗的融合。 体系成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CBT逐渐成熟,应用于多种心理障碍治疗,在全球广泛传播,其技术不断更新完善,还发展出如辩证行为疗法等分支,整合了更多元素,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