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很多人对这份职业充满幻想。遇到走不出的麻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谈话。这场谈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张张嘴,问题就会好转。我总觉得,用过度理想化的方式,叩问其存在的真实性,是对“心理咨询师”角色的迷思。
我们期待心理学为人生提供一份万试万灵的解忧良方,我们真正幻想的是,或许我们这一生(至少绝大数时候),是有办法免除痛苦的。最根本的方法,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就是诚实。沉溺于“不痛苦”的幻想,否认痛苦,有时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跟普通人相比,心理咨询师对此认识更明确,也更熟悉如何与之相处。人们有时会期待人生是存在某种标准答案的,心理咨询师也许在专业学习中已经提前获知了这些答案-至少有通往答案的“办法”。当然了,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学过一些心理学的办法,但总的来说,你看到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始终是一条常识:你没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
当然,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愿意倾听的人,人们可以有机会讲述这些痛苦,多多少少会让人得到一点告慰。讲述本身是有意义的,讲述的好处就在讲述本身,问题本身可以寄放在语言中,暴露在阳光下,不是只能假装视而不见,这已经足够了。
成长在一个父母离异并且父母再婚的复杂家庭,通过自我成长,跟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友好相处,跟爸爸妈妈和平共处!